当前位置: 外文局 > 媒体关注
【中国图书商报】杨雨前:走红一本书,引来“金凤凰”
发布时间:2011-12-14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字体:]

2011年12月13日第四版

入选辞:他对经营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2001年任新世界出版社社长后,思想解放、锐意改革、敢为人先,把一个10年前规模只有一千多万的小型出版社发展到目前出版规模达到4.3亿元,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心灵独白: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好书读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为读者出版好书和为出版好书而工作,是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好书琳琅满目、书香飘溢充盈的新世界!

个人简介:杨雨前,现任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新世界出版社社长,中国版协常务理事,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插过队,历任普通工人、厂长、物资局局长,对经营管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2001年由北京周报社副社长调任新世界出版社社长。近十年来他思想解放、锐意改革、敢为人先,把一个规模只有一千多万的小型出版社发展到目前出版规模达到4.3亿元,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  岛石

外宣选题市场走红

再次采访老杨,正赶上岁末京城第一场大雪。今年,新世界出版社成立60周年。

见到记者,老杨第一句话就是:知道今年我们一本书走红了吧?

2011年3月《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出版,9个月内,销售了37万册。一本外宣书和党建读物,居然迅速走红并不景气市场,这无疑是新世界出版社今年所创的一个奇迹。

这本书引发的后续反响是始料未及的。

9—10月,李长春、刘云山和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先后做出重要批示,称此书是党史通俗化的佳作,对继续扩大该书的社会影响,不断提高宣传效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前后不到两个月时间,中央高层为一本书做出如此不同寻常的重要批示,这大概也是在新中国出版史上少见的举动。

近30年来,中国高速发展令世界各国对中国备感兴趣。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感情复杂,出于偏见或不甚了解,有些人一再预言中国会崩溃却再三落空。他们很沮丧,中国为什么能成功?他们也很想知道个中原因。201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国内外的学者和媒体无疑会对党的领导能力、执政经验掀起新的研究和总结高潮。

2010年初,新世界出版社总编辑张海鸥带领策划团队及时捕捉到了这个先机。他们想借此机会用国内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特别是向年轻人,甚至海外读者介绍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和理念,向世界诠释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该书最大的亮点在于直面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15问,试图回答国内外关注的重大问题。

2011年10月12日,第63届法兰克福书展拉开序幕。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披挂上阵,制定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宣传策划方案,并在该书的中、英文新书发布会上,亲自介绍此书。在首发式现场,面对国外众多的媒体,参展的领导和同事开始还忧心忡忡,担心冷场,更担心会受到阻挠,但发布会进程之顺利反响之热烈,完全出乎他们预料。多家国际主流媒体对此活动进行采访报道,成为了当天新闻焦点。法兰克福书展副主席克劳迪娅·凯泽女士在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她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认为这个话题也会引起德国读者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另一位德国汉学家、民族学家南因果也表示,这本书对西方读者来说,非常具有阅读价值,同时对西方民众认识中国也具有启发意义。对有些人来说,读了这本书,他们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仍将在很长时期内保持执政地位。有媒体如此评价:“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等等,这些提法在以前类似出版物中很少见,其不回避问题的表达方式出乎我们的想象。

该社成立的宗旨就是要向世界说明中国,这次真的做到了。

老杨还介绍说,该书繁体中文版、英文版也均已出版上市,其韩文版、德文版和土耳其文版也与海外出版商签订了出版协议。

一本书热销,带来巨大反响,媒体热捧,中央高层批示,有人开玩笑说,新世界出版社中了大彩了。老杨不以为然:“一个外宣部门如果一味向国家要钱,出了书多数直接变成库存,此种效果肯定非国家所需。外宣书有一定补贴,但我们多年来的一贯做法是,将外宣补贴的部分纳入成本,有了补贴,只是把原本高的成本降低到了合理的范围(由60%降到了30%),只有销售出去该书才能实现利润。如果不实现销售,最终补贴的部分也进入不到分配的环节。因此,长期坚持这样一种机制,造就了一个能在市场中打拼的外宣编辑队伍。这本书原本策划的是外宣选题,但它在国内同样有市场,这次外宣选题书在国内走红,是偶然中的必然。”老杨说:我们绝不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新京报》2011年度畅销书排行榜上,《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总榜中位列前15名,是唯一的一本党建读物。在分类排行榜上赫然名列第5名。另外,新世界出版社的《气场的秘密》、《情绪掌控术》也分别上榜。一家出版社同时有三种书入榜,在全国年出版30万种图书的情况下入选实属不易。而据图书零售市场监测报告显示,到上半年为止,新世界出版社在总榜上排名前20位。前20名大多为有实力的专业社、大学社、少儿社、教育社,新世界出版社是为数不多只走大众市场板块的出版社。

2001年,下过乡当过工人的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老杨走马上任到了新世界出版社,当时出版社每年新书品种几十种,到2010年新书品种800多种;2001年发行码洋1300万元,2010年发行码洋4.3亿元;2001年销售收入400多万元,2010年达1.36亿元;该社市场图书综合排名由2001年400多位跻身前30位;职工收入从2006年人均56721元,提高到2010年人均12.2万元;新世界出版社这些年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这一连串的数据,足以证明老杨在社长这个位置上的出色表现,同时也显示他所领导的新世界领导班子和全社的综合实力。有关老杨在新世界出版社这些年的业绩,本报曾经在2008年和2010年做过专版报道(链接:2010年11月2日1696期6版《杨雨前后传:左手高举“铁算盘”右手转制“占资源”》),详尽地披露了新世界出版社成功的密码。老杨的“铁算盘”这一称号也不胫而走,其独特的运作模式,尤其是单书核算机制,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回顾过去10年,老杨认为,他们经历了三个关键时间节点。2001年,时任外文局局长、现任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魄力非凡,果断停掉对出版社每年200万元的补贴,砸掉铁饭碗,将新世界出版社强力推向市场;2005年,出版社出台改革措施,实行市场机制,单书核算,编发互动,实现连年高效增长;2010年,出版社正式转企,新任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指示,按照“精通业务,追求卓越”的精神,加强重大活动、重点项目、重要任务的策划和管理能力。老杨说,“我们的员工对改企波澜不惊,并无不适应,出版社多年来坚持改革,员工对市场化运作早已心领神会。《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的策划成功,正是对此要求的具体体现。”

数字出版初见成效

近10年来,中国出版业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变局。老杨说,数字阅读模式、出版物网络销售,对卖场销售冲击很大。从2007年开始,新世界出版社每年也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危机,随之迸发出的是紧迫感和应对之策——2008年“逆势而上年”,2009年“整合出版资源年”,2010年“数字出版上马年”,2011年“转变发展模式年”,2012年将是“产品结构调整年”。

2011年新世界出版社发行规模虽无收缩,但增长速度却放缓。除了网络的冲击以及阅读方式改变的原因,另一个因素是2010年中央148家出版社改企以及各地方出版集团深化发展,大部分得到了新的注资,其结果就是2010年新书造货势头暴涨,而新书造货又最易挤入大众板块,使得大众板块盈利空间大为缩小。暴增的新书造成各地书店应接不暇,各图书销售网站大打折扣战,使实体书店逐步沦落成图书展示厅,无更多销售时间和空间给予新书足够关照。面对如此惨淡的局势,老杨意识到,观念必须有所转变,也必须有所动作。

老杨不单胆大,还常有惊人之举。早在2001年,老杨仿佛受到某种昭示,居然注册了新世界出版社数字出版的两个域名(nwp.cn和nwp.com.cn),并预交了10年的费用。2010年,老杨悄悄拉起了一票人马,破天荒地投入了100多万元,经过几个月的封闭设计,居然造出了新世界出版社第一个数字出版平台(nwp.cn),并于2011年5月投入试运行。

老杨此举,记者实在有些惊讶。很多出版社所谓的数字出版,只是将纸本书变成电子书,作为本版书数字展示窗口而已。而老杨从一开始就直奔要点而去,他们要的是有品牌的互联网出版社开放平台,不单要实现数字转换,而且要实现数字出版发行。为此,他们为平台设计了三审制的程序,以吸引作者尤其是草根写手在出版平台上创作,并帮助作者出版电子书、纸质书。在最初设计出口中,还一度打算和京东联手,试图建立强大的销售前台。

在新世界出版社数字出版部的办公场所,不到50平方米的房间里挤满了11名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老杨介绍说,从今年3月开始筹备组建运营团队,不到一年时间,他们整理了社内5000余种图书的CIP及版权信息,收集了4000余种历史图书进行数字化,吸引了数十名作者的200余部原创作品,全部三审三校完成数字出版,并和移动、联通、电信等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今年7月,他们与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共同举办了“手机读红书”活动,推出了《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手机书,同时,在中国移动阅读基地建立了阅读专区,该社成为继作家社之后第二个建立阅读专区的出版单位。另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还上线苹果Appstore平台和亚马逊Kindle平台,并实现销售;该书的书配盘项目也获得了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的重点电子书项目支持。老杨说,这个项目的实施能够保证党史教育更好地覆盖电脑终端及其阅读群体,从目前短短半年多的运营来看,数字出版平台每月有数十万元的收入,已实现收支平衡。

尤其值得惊喜的是,该社的数字出版平台最近列入了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并得到了财政部的资金支持。用新世界出版社副社长赵远志的话来说:我们的实干精神引来了“金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