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文局 > 媒体关注
【中国新闻出版报】陆彩荣:坚守文化立场 推动精品出版 促进知识创新
发布时间:2012-04-2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字体:]

出版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传递力量的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致中华书局百年的贺信中希望出版界:“不断推出更多代表国家最高水准的优秀出版物,在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再创新的辉煌。”李长春同志、刘云山同志也在纪念大会的讲话中要求出版界以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做好出版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努力推动精品出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出版人应有的贡献。

为人民做出版是中国出版人的神圣职责,更是中国出版人必须坚守的文化立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出版工作。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探索发展,中国出版业已经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巨变,出版业总产值、出版规模和品种、体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出版大国,并正在向建设出版强国的方向奋力迈进。

但是在出版业的快速发展中,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当今的出版市场鱼龙混杂。在呼唤精品力作的同时,一些质量不高甚至粗俗低劣的图书也在充塞市场、低水平重复出书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出版社创新不足、原创能力下降,热衷于翻印古书古籍。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说:翻印得再高级,也不是文化创造。

应该看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能否通过出版界的努力,用正确的理论、先进的文化、优秀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新需求,满足人民探知世界变化之谜的新渴望,是衡量中国出版人智慧、能力与水平的十分重要的标志,也是检验中国出版人是否具有文化担当、文化追求与文化责任的重要标准。一言以蔽之,是不是坚守为人民做出版,能不能坚守为人民做出版的文化立场,是衡量与检验出版社与出版人社会责任的重要标志。

为人民做出版,就要始终坚持出版的正确导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编好书、出好书、卖好书;为人民做出版,就要坚持不出粗俗低劣之书,不为错误观点、错误立场提供出版机会;为人民做出版,就要始终坚持创新追求,坚持原创第一,为积累文化、传承文明作贡献;为人民做出版,就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经营理念,在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努力追求经济效益,创新图书出版、发展图书出版。

出版高质量的精品图书是中国出版人的文化使命,更是出版业繁荣兴旺的重要标志

文化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出版物是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精品图书是文化积累、文化传承的重要推动力。新中国的出版史就是中国出版人不懈追求精品,努力打造精品,奋力开发精品的壮伟历程。但是这种伟大、高远的追求也不时受到这样那样的干扰,尤其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经常会有出版人、出版社迷失方向。这种现象数量不多但危害较大。究其原因,往往是心中缺失了文化立场与文化追求,缺失了出版人的文化理想与文化使命。

人民呼唤出版事业的繁荣兴旺,祖国期盼出版业的蓬勃进步,都是以出版业科学健康地发展为标识,以精品优秀图书大发展大繁荣为标识的。没有精品力作,出版再多的低水平的图书、出版再多的粗俗出版物,也不能视为出版业的繁荣兴旺。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的中国出版业当务之急不是数量的扩张,而是要真正下大力气、下真功夫抓质量的提升,抓精品图书的出版。出版人对于出版要有敬畏之心,要有文化担当与文化追求。要静下心来,摒弃浮躁心理,凝神静气地进行文化思考,积极调整出版产业结构,精心谋划出版业发展战略,要以精品图书的数量和品种、质量作为衡量出版社水准与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当然,精品图书要有标准,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也不是哪一级组织靠行政命令能定盘的。它要经历人民的检验、经受历史的考验、经过科学的评估。如何制定精品图书的质量考核标准是出版主管部门需要集中才智、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的。图书排行榜与图书评论本来应该是一种客观的参考指标,应该反映真实的图书销售与写作状况。但目前社会上、媒体中、行业里的一些图书排行榜与书评人为操作因素太多,失去了排行榜与书评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应该大力加以整治,还排行榜与书评应有的诚信与公道。这是推进精品图书创作、出版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促进知识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出版业报效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出版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作为知识的归纳、总结、凝练、升华的出版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否通过科学有效的出版,推进观念更新、知识创新、方法革新,从而增强我国人民的创造活力,提升全民族的新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出版人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与水平提升、素质提高。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作风硬、眼界宽、水平高、能力强、遵纪守法的编辑队伍,是提升出版业水平与质量的重要基础。要引用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世界观、文化观武装我们的编辑队伍,在编辑队伍中积极培育昂扬向上的朝气、正气、大气,自觉抵制腐朽、庸俗、落后观念的冲击。精品力作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体现。要鼓励编辑队伍自觉、主动地实践为人民做出版的文化立场与文化追求,多出精品。用文化精品装备中国人的思想、装备中国人的观念、装备中国。

其次,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意识教育,用有效的制度设计与激励机制保证编辑争取多出原创性作品,推进知识创新。要通过导向作用,在出版界形成创新为荣、原创至上的出版理念,形成创新价值高、创新效益好、创新评价优的良好的舆论氛围,促使广大编辑以创新为己任,以为文化建设作贡献为职业追求的崇高目标。

再次,要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贡献力与影响力。出版界特别是承担对外出版任务的出版机构与单位,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更高境界上,致力于总结、凝练、升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从中国的政治制度特色到经济建设创新再到社会管理探索,以及文化的伟大新实践,全面、系统、更理性地组织专家进行出版的创新研究,以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依托,向世界更好地说明中国,更好地说明中国人民,更好地说明中国共产党。

此外,要以多种方式、多样手段积极促进中外文明对话。在中国迅速发展、世界渴望认知中国的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中国出版界如何激励外国专家学者来出版认知中国、感知中国的图书、音像等多媒体出版物,让世界更有效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包容不同文明的发展方式与发展追求,宽容不同模式人民的创造,是中国出版界当下的一种历史责任。另一方面,中国出版界要积极策划、组织、编辑出版中国专家学者、中国官员百姓对世界现象、世界舆论、世界观点的辨析、解读、反馈方面的精品图书,及时向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声音,让中国的声音在世界舆论场上逐渐响起来。

最后,要切实增强对外出版的针对性。要克服对外出版中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现象,加强与外国读者的互动,针对外国与中国有联系的事件、观点,进行针对性地出版。对国外有关中国的各种评说、议论、理论进行针对性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策划编辑出版,提高出版的理性深度和理论色彩,增强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