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文局 > 媒体关注
【中国新闻出版报】《人民画报》彩色印制的美好记忆
发布时间:2013-09-25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字体:]

《人民画报》从1950年7月创刊到现在,已经出版到第783期,我国印业色彩专家殷幼芳一期不落地收藏着。这本期刊跟他太有缘了,印制彩色创刊号是他事业的起点,其中的故事他至今记忆很深。

一期杂志印两个月

现在,一期比较讲究的杂志,印制周期一周左右。如果一期杂志印两个月,那简直不可思议。但在1950年,国内印制一本彩色期刊,的确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1950年,国家领导人提出要出彩色期刊进行对外宣传。当时国内能做彩色印刷的只有上海,且上海只有在烟草包装上做彩色印刷,其他印刷品全是黑白的。

为了出版彩色期刊,能图文并茂地对外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和新中国的出版实力,国家有关部门专门作出批示,时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丁聪从上海请来一批印刷技术人才到北京落户。殷幼芳是其中一个,他在这批师傅里是小字辈,只有16岁,是学徒工。

“当初《人民画报》从发稿到出版,即交印刷厂印刷,经过照相、制版、修版、排版到最后装订,需要两个月时间。”谈起当年印制《人民画报》的过程,殷幼芳说:“你不知道做一张彩色照片有多难啊!做一张彩色封面要一两个月,都是手工修版。比如封面上毛泽东的图像,是从1寸彩色胶片底片放大到大八开,图像放大后有的地方有点虚、有的地方有点变形,我们就一点点修版,全部都是手工操作。”

技术人才待遇优厚

创刊号的封面刊登的是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一幅画,扉页发表了发刊词,当期印刷4万份。这本杂志从一开始就气派非凡——48页大八开本。

《人民画报》是我国第一家大量使用彩色胶片和实现彩色印刷的期刊。它的“待遇”也不同凡响,1950年6月,毛泽东为《人民画报》题写刊名,1950年7月20日出版创刊号。在最初的几年,周恩来亲自审阅画报稿件。

打开《人民画报》创刊特大号,封面、封底是彩色的,头几页、中心页也是彩色的。中间几十页是满版的黑白图片,图多文少,一期杂志有上百张图片,图像制版工作量非常大。

由于图片全部都要手工制版、修版,因此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当时国家给这批师傅开的工资也很优厚。“我师父的工资是一个月220元,对普通百姓来说,当年这钱挣得是太高了。”殷幼芳说。

“廖承志同志当时负责对外宣传工作,他亲自抓这个事情。第一期出版后,他到厂里给我们说,毛主席第一次看到我们印出来的《人民画报》,看到彩色图片,微笑了好长时间。”殷幼芳说,在当年现有条件下,黑白页采用凹印,彩页用胶印。

印刷工人上报纸了

“印成中、俄、英、法等10种文字的《人民画报》每月从北京美术印刷厂(北京新华印刷厂的前身)按时印出送到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读者手里。”这是殷幼芳和熊第注写的《印制〈人民画报〉的工人们》文章的开头一句话,这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发表于1954年4月11日的《工人日报》,之后《文汇报》于4月27日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

殷幼芳拿出他保存得已经发黄的《工人日报》和《文汇报》说:“过去上个报纸多难啊,当时普通人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都是不得了的事情,说明国家当年非常重视《人民画报》。你看,都是竖排文。《人民画报》后来发行到150多个国家,都是在我们新华印刷厂印刷的,用我们厂最好的设备。”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提高《人民画报》的印制质量和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北京新华印刷厂的技术人员对制版工艺进行改进,从最开始的六色制版改到后来的四色制版,使印制周期一下子从60天缩短到40天。

在全国性的杂志中很少有像《人民画报》这样,承载过新中国许多国家领导人的倾情和关注,给很多创办参与者留下深刻的记忆、难忘的时光;她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记录了共和国的历史瞬间。正如创刊号《发刊词》最后一段所写的:“愿我们用大家的力量来把《人民画报》办好,使我们的伟大时代的伟大人民在这个画报中留下美丽的动人的记录。”(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9月25日第6版)

原文链接: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3/epaper/d5625/d6b/201309/37507.html